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注意肝癌风险增加
2022-04-19 19:27:48 来源: 济南肿瘤 咨询医生
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注意 肝癌风险增加
[标签:url]
[标签:科室]
摘要:溶瘤病毒免疫疗法是指利用野生型或基因修饰的病毒选择性杀死 细胞,并促进针对 的先天性和获得性免疫反应。Pelareorep是一种静脉内递送的溶瘤性呼肠孤病毒,可在PDAC中诱导T细胞炎症性表型。
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:合并代谢疾病会增加肝硬化和肝癌风险
美国贝勒医学院MichaelE.DeBakey退伍军人事务所医学中心FasihaKanwal等的一项大型回顾性队列研究显示,对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(NAFLD)患者,随着代谢异常特征(糖尿病、高血压、血脂异常、肥胖)增多,患肝硬化和肝细胞癌(HCC)的风险逐步增加。此外,糖尿病与NAFLD患者患HCC风险的关联性最强;患有高血压和肥胖症的糖尿病患者可能是二级预防的重要目标。研究结果近日发表于《Hepatology》。
研究细节
目前,在美国及许多发达国家,NAFLD是最常见的肝脏疾病,总体人群患病率为20%~30%。预测其进展情况可帮助临床医生处理并潜在预防并发症。
现有的研究表明,代谢异常特征与NAFLD进展之间可能存在关联,但对于关联的强度、程度仍存有疑问。
该研究研究纳入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期间在美国退伍军人管理局的130个机构诊断为NAFLD的患者且随访至2015年12月的患者,旨在评估NAFLD患者的代谢异常特征对其患肝硬化和HCC风险的影响。
主要终点是进展为肝硬化/HCC的复合终点。
结果显示,共纳入271,906例患者。基线时,患者的平均BMI为31.6,28.7%患者患有糖尿病,70.3%患有高血压,62.3%患者的血脂异常,并且这些代谢异常特征之间存在着明显的重叠。
在平均9.3年的随访中,有22,794例进展为肝硬化,253例进展为HCC。
分析发现,随着代谢异常特征增加,肝硬化/HCC风险逐步增加;与有1个代谢异常特征或无任何代谢异常特征的患者相比,更多代谢异常特征患者的肝硬化/HCC风险明显增加(2、3和4个特征的HR分别为1.33、1.61和2.03,图1)。
图1随着代谢异常特征增加,肝硬化/肝癌风险逐步增加
患高血压和血脂异常的患者进展为肝硬化/HCC的风险是没有任何代谢异常特征患者的1.8倍(校正HR1.81);患糖尿病、肥胖、血脂异常和高血压患者的肝硬化/HCC风险是没有任何代谢异常特征患者的2.6倍(校正HR2.57,表1)。
表1不同代谢异常特征患者进展为肝硬化/肝癌(复合终点)、肝癌或肝硬化的相对风险
此外,这些代谢异常特征对HCC的影响较大,且糖尿病与肝癌的关联性最强。
接受经动脉化疗栓塞的肝癌患者:新模型可特异性预测生存
近日,我国第四军医大学西京消化病医院GuohongHan等的研究,基于常规可用的临床特征和首次经动脉化疗栓塞(TACE)后的 ,建立了广泛验证的、TACE特异性模型。通过该模型及其相关的在线计算器,可实现个体化患者水平的生存预测,可帮助临床医生合理使用TACE,避免对预后不良的HCC患者进行干预。研究结果近日发表于《Hepatology》。
研究细节
基于中期HCC的异质性和TACE的广泛使用,当前鼓励开发预测患者生存的评分系统。该研究旨在建立和验证将TACE 作为变量以提供个体化生存预测的统计模型。
该研究从11个国家的19个中心收集了4,621例接受TACE治疗的HCC患者的临床相关基线参数。基线可用变量包括年龄、性别、病因[丙型肝炎病毒(HCV)、乙型肝炎病毒(HBV)、酒精或其他)、 数量(单发或多发)、 大小、VI(包括门静脉、肝静脉和下腔静脉受累)、Child-Pugh分级、白蛋白、胆红素和甲胎蛋白(AFP)。数据集被分为训练集、内部验证集和两个外部验证集。
研究者基于治疗前的基线可用变量构建TACE前模型(“Pre-TACE-Predict”),基于基线特征和首次mRECIST评估的 构建了TACE后模型(“Post-TACE-Predict”),并将新模型的预测总生存(OS)方面的性能与现有模型进行比较。
结果显示,患者的中位OS为19.9个月。影响生存的因素包括 数量和大小、甲胎蛋白、白蛋白、胆红素、血管浸润、病因和根据mRECIST评估的 。
与现有模型[肝癌动脉栓塞预后(HAP)评分及修订的HAP评分]相比,新模型显示出更高的预测准确性(表2)。
新模型可对患者进行生存分层,分为4个不同风险类别,其中位OS范围为7个月至4年以上。
在Pre-TACE-Predict模型中,4个风险类别的界值为:≤0.94(风险类别1)、>0.94至≤1.47(风险类别2)、>1.47至≤2.10(风险类别3)和>2.10(风险类别4)。
在Post-TACE-Predict模型中,4个风险类别的界值(由第16、50和84个百分位数确定)为:≤1.82(风险类别1)、>1.82至≤2.49(风险类别2)、>2.49至≤3.37(风险类别3)和>3.37(风险类别4)。
晚期胰腺癌: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溶瘤病毒、化疗安全有效
在美国,胰腺导管腺癌(PDAC)是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三大原因,5年OS率只有5%。因此,迫切需要新的治疗方案。
美国西北大学RobertH.Lurie综合癌症中心DevalingamMahalingam等的一项1b期研究显示,对于一线治疗后进展的晚期PDAC患者,化疗中加入溶瘤病毒Pelareorep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帕博利珠单抗治疗的安全性可接受、 令人鼓舞。
研究结果近日发表于《ClinicalCancerResearch》。
研究细节
溶瘤病毒免疫疗法是指利用野生型或基因修饰的病毒选择性杀死 细胞,并促进针对 的先天性和获得性免疫反应。Pelareorep是一种静脉内递送的溶瘤性呼肠孤病毒,可在PDAC中诱导T细胞炎症性表型。
该项单臂、开放标签、非随机的1b期单臂研究纳入一线治疗后进展的晚期PDAC患者,给予Pelareorep、帕博利珠单抗和化疗(5-氟尿嘧啶、吉西他滨或伊立替康)治疗,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毒性。
研究终点包括:安全性和剂量限制性毒性(DLT)、 反应、呼肠孤病毒复制的评估以及对外周血和 活检的免疫分析。
结果显示,共招募了11例患者,其中10例可评估 。在可评估 患者中,1例获得部分缓解(持续17.4个月),2例获得疾病稳定(分别持续9个月和4个月),3例疾病进展(图2)。
总体而言,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9%和27%。中位PFS为2.0个月(95%CI:0~6.8个月),平均OS为3.1个月(95%CI:0~8.7个月),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35%和23%。
在安全性方面,所有患者的中位治疗周期数为3(范围为1~35),对治疗的耐受性良好、毒性可控制。绝大多数治疗相关不良事件为1级或2级,包括发热(73%)、寒颤(46%)、疲劳(27%)、头痛(27%)、贫血(18%)、呕吐(18%)、流感样症状(18%)、低血压(18%)、恶心(18%)、中性粒细胞减少(18%)。
此外,对治疗过程中活检标本进行分析发现,在大多数 组织中Pelareorep呈高水平复制(54.9%~78.4%)。对外周血样本进行T细胞受体测序发现,在治疗过程中有新的T细胞克隆产生。在具有临床获益的患者中,观察到免疫基因表达有较高的外周克隆性变化。
TAG:
相关阅读
- 2022-05-04快速上手指南:中国人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
- 2022-04-19预防肝癌养成五大生活习惯
- 2022-04-19预防肝癌六大法
- 2022-04-19预防肝癌入侵从食品安全做起
- 2022-04-19预防肝癌做好三防
- 2022-04-19预防肝癌做好7项工作